江城芜湖,领跑皖江“隧道时代”!
万里长江天堑,正被条条桥梁、隧道化为通途。7月1日11时,被誉为“八百里皖江第一隧”的芜湖龙湾长江隧道将正式通车,这不仅标志着安徽跨江隧道迈入新纪元,更是整个长江沿线重点城市加速编织“江底通途”网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全国沿江重点城市有多少过江通道?八百里皖江又有几条?领跑皖江“隧道时代”的江城芜湖,已建成的过江通道再加上未来规划,一共会有多少条过江通道?在芜湖龙湾长江隧道通车之际,大江资讯记者带您一一梳理。 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长江芜湖段河道全长约115公里,在芜湖龙湾长江隧道通车前,长江芜湖段的天堑已经被三座桥梁“征服”,分别是2000年建成通车的芜湖长江大桥,2017年12月30日通车运营的芜湖长江二桥,以及2020年6月28日铁路通车、2020年9月29日公路通车的芜湖长江三桥。 由上至下:芜湖长江大桥(一桥)、芜湖长江二桥、芜湖长江三桥。 但随着区划调整,芜湖从“沿江发展”迈入“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的新时代。要进一步推动芜湖江南主城区和江北片区沟通连接,跨江联动,就需要更多的过江通道,隧道成为一条可选项。 早在2004年,芜湖城南过江隧道(曾用名)工程就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长江干流过江桥梁(隧道)建设规划》,如今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正式通车,这条隧道也成为安徽省八百里长江段首条通车的过江隧道。隧道通车后,将芜湖主城区与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车程压缩至5分钟,为城市跨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芜湖龙湾长江隧道的开通,仅是芜湖拥抱“隧道时代”的起点。 大江资讯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发现,根据公开的权威规划,芜湖正构建更加密集的过江通道网。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芜湖还将规划建设5条过江通道,分别是已开工建设的芜湖泰山路长江大桥,以及规划中的龙窝湖过江隧道、北京路过江隧道,此外,华电大道、天门山过江通道的具体通道形式仍在论证中。 届时,芜湖将大幅提高跨江交通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品质,对推进芜湖“拥江发展”、促进芜湖市长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芜湖的突破,吹响了安徽加速建设过江隧道的号角。根据相关报道信息显示,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安徽目前另有两条长江隧道正在推进。 马鞍山湖北路过江隧道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2029年通车。铜陵开发区过江通道项目处于前期谋划阶段,相关计划已纳入“十五五”规划。未来,这张不断织密的江底路网,将显著提升芜湖乃至安徽在长三角综合交通网中的战略地位。 作为“拥江发展”的典范,南京目前已建成应天大街、定淮门、燕子矶3条长江公路隧道及3条地铁过江线。另外,建宁路长江隧道将于2025年建成通车,过江路网将进一步加密。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已建成5条长江隧道(含3条地铁隧道),包括著名的武汉长江隧道、武汉长江公铁隧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第一条长江公路隧道——武汉长江隧道2008年通车,标志着长江过江交通迎来了“江上架桥、水面行船、江底通隧”的“三维”时代。 在山城重庆,长江上游首条轨道交通下穿长江的隧道工程重庆27号线2024年贯通,计划2026年底建成。同时,全国最长水下高铁隧道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计划2025年贯通。 此外,连接上海市崇明区和江苏省太仓市的崇太长江隧道、连接南通海门与江苏太仓、常熟的海太长江隧道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从芜湖的“零突破”到安徽的加快布局,再到沿江城市的密集网络,这些穿越江底的隧道,承载着城市联通与区域共荣的愿景。随着安徽加速编织跨江交通网,长江黄金水道与陆路网络的衔接将更加紧密,为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铺设起更加坚实的通江坦途!
▍记者:骆新星
▍编辑:朱辰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