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精稿库

安徽芜湖: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快推进民营经济“跃升蝶变”

字体大小:

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安徽省委、省政府围绕高质量发展,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营造社会氛围、提振发展信心、强化要素供给、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8条具体举措。芜湖市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运用法治思维、整合法治资源、通过法治方式助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总数达到6119户,较2022年同期增长826户;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17.5亿元,同比增长5.3%,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5.8%。

一、厚植“重商”理念,着力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

搭建“重商”制度体系。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要从制度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3年,制定《芜湖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民营企业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芜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务服务、政策服务、要素服务、法治服务和平台赋能,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在全国率先出台《芜湖市建设算力中心城市促进办法》,全力保障“东数西算”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这个重大战略部署,入选安徽省行政立法十件大事。探索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立法,真正实现法律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安徽省率先出台《芜湖市行政立法公众参与办法》,统筹运用线上立法意见征集平台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民意采集点,广泛听取民营企业代表意见。

发挥政策带动强大生命力。政策扶持是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为企业发展提供方向支撑。芜湖市相继落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的若干措施》等多项惠企利企政策,对159件市政府名义出台的政策措施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性垄断。出台《涉企政策征求企业意见实施方案》,精准出台新型工业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智造名城”等若干政策,推动消除企业发展制度壁垒。

畅通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建立政企沟通渠道,是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的最优路径。芜湖市创新构建畅聊早餐会、企业家接待日、企业服务联席会议、企业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为企服务生态圈”,定期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关于经济发展的意见建议。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以“用户视角”沉浸式体验,有效采集公共政策兑现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政府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之间搭起一座可感可触的“连心桥”。开展为企服务“专家会诊”,法律顾问全程参与,现场对企业家诉求提出解决方案。全市累计举办“畅聊早餐会”109期,解决企业诉求499个;开展“企业家接待日”活动13场次,解决涉企诉求287个;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3次,办理事项123个;召开企业服务联席会议54次,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317个。芜湖市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

长三角(芜湖)智算中心正式揭牌

二、践行“安商”举措,着力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依法打击侵企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惩治侵害企业权益等破坏营商环境犯罪;2023年,共办结合同诈骗、串通投标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23件408人。市公安局快侦快办涉企违法犯罪,2023年成功侦办相关涉企犯罪案件63起,为企业追赃挽损1800余万元。出台《涉企案件限时办结指导意见》,检察、公安机关持续推动涉民营企业案件“挂案”清理集中攻坚,2023年共梳理符合撤案条件的涉企刑事挂案23件,清理率达100%。

全力推进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通过跨界数据整合,搭建芜湖市“惠企政策网上超市”平台,推动政策及时兑现、服务精准送达、诉求快速处理,截至目前,已上线政策1127项,累计兑付政策资金超46.6亿元,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升级全省首个“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监管信息系统”,录入合同2674份,提出履约监管意见637条、督办意见281条,入选“全省信用建设十大示范案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2022年,清欠中小企业账款177.34万元。

司法守护公平正义。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坚决防范和依法甄别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监督保障涉案企业家外出行使经营权201件次,切实为企业经营“松绑减负”。积极探索以企业合规护航企业发展,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全国首例二审阶段法院主导的企业合规刑事案件。采用“活封活扣”“置换担保”等手段,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2023年受理审查逮捕侵害知识产权案件12件19人,受理审查起诉16件55人,两件案件入选安徽省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举办第一百零九场“畅聊早餐会”,邀请近期投资落户芜湖的企业出席。

三、树牢“亲商”导向,着力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全面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全市即办事项占比超过77%。建成全省首个“5G数字政务服务受理站”,实现27个部门455项政务服务事项自助办理。在全省率先建设自助服务一体化平台,市县两级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全省率先完成归并、挂牌。打造长江航运综合服务新模式,建成“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航运政务服务大厅,受理办结量22672次,涉船舶交易总金额7.19亿元。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该举措入选全省十大改革案例,被写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

“信服鸠兹”品牌成功创建。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芜湖市全力推进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服务、融资信用服务“双平台”建设,实现“信用+监管”“信用+奖惩”“信用+融资”多维度发展。归集254个部门、40类、24.3亿条信用数据,建立市级行业信用监管清单,围绕司法鉴定等36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创新运用大数据模型为全市44万市场主体生成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累计完成修复信息4396条。聚焦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各项信用贷款近百亿元。先后获得全国城市信用创新奖、全国守信激励创新奖等荣誉。

司法保障坚强有力。举办“‘警’随‘企’后、护航发展”主题恳谈会,2023年通过开展90余场“爱企日”活动,共收集诉求800余件、解决问题750余个。推进民营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两级院检察长双向约见企业家72人次,推动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43个。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成立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维权援助工作站,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65件,涉案标的额1205万元。围绕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机制,畅通企业司法需求反映和处理渠道,能动发挥司法审判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与促进作用。建立11个“为企服务警务室”,创立“警企联络官”机制,落实“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优质高效”,成功调处涉企复杂矛盾纠纷85余起。推动成立芜湖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共同打造安徽省首个重整投融资平台。

四、升级“暖商”服务,着力强化质效为企业纾困解难

践行柔性执法理念。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在全省率先推出市场监管领域“免罚清单”、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制定免罚清单实施后行政指导工作处理规范。科技赋能打造“非现场执法”监管新模式,建成邮政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卫健部门在安徽省首创“智慧卫监”智能监管平台,发现违法线索150余起,制发问题处置单800余份,督促企业自行整改35000余户次。推行“说理式”执法,建成全省首批“司机之家”,率先设立“法治微课堂”,实现驾驶员对“治超站”(G205国道芜湖南超限检测站)的态度由原先的“绕着走”到“歇一歇”。

减税降费释放发展空间。持续强化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治理,市级114家商协会通过减免、降低、规范收费,减轻企业负担252万元。严格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2023年落实各类税费优惠70.7亿元。人社部门落实助企纾困支持政策,通过实施“减、返、缓、补”等措施,为企业减负达3.68亿元。

法律服务主动延伸触角。开展“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主题普法宣传,举办“送法进企业”法治讲座、普法宣传。组建“十大新兴产业法律服务团”,开展“律企同行”专项行动,上门为企业“把脉问诊”。打造一流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芜湖样板,整合优化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体系。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国际商事法律综合服务中心、全省首家自贸试验区律师事务所、自贸区芜湖片区仲裁公证服务站,为企业提供快速立案、法律咨询等涉外法律服务。成立芜湖湖南商会调委会、芜湖徽州商会调委会、芜湖市服装鞋帽商会调委会三家调解组织,努力实现企业“矛盾不出行业、纠纷不出商会”。充分发挥仲裁化解纠纷作用,2023年全年受理仲裁案件982件,涉及争议金额7.58亿元。在全省率先开展法律服务市场稽查工作,全力保障法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芜湖多举措探索建立形成法律服务市场稽查新机制”入选安徽省公共法律服务十件大事(案例)。

截至目前,芜湖市惠企政策网上超市累计兑现政策资金超46.6亿元。

五、深耕“护商”底蕴,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优化市场准入退出机制。芜湖市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体系,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在备案前不得限制企业申请人从事特定活动,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优化民营企业注销办理流程,依法保障企业自主加入和退出行业协会商会的权利,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

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在130个行业领域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全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部门联查率达97.12%,位居全省前列。开展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将18个部门的涉企“放权”事项和风险排查事项合并为一份清单管理,构建跨部门综合监管体系。2021年以来,发现问题线索131618件,问题按时受理率达98.5%,完成率达95.6%。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深挖并有效解决“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等六个方面62条执法突出问题;创新推行“潮汐警务”模式,坚持动态警务与预防警务相结合,以道路交通潮汐规律为指引,推动“警力跟着警情走”,着力解决主城区城市道路单一、交通网络不健全,上下班高峰交通拥堵,停车难、行车难等问题。

健全执法监督体系。积极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合作联动,创新打造“芜湖智慧督”平台,全面整合人民网留言板块、“12345”电话热线、市政府门户网站、皖事通APP、安徽政务服务网以及新媒体平台等渠道线索,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督办”全流程监管,全面构建覆盖市、县、镇三级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芜湖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有效解决“谁来监督、监督什么、怎么监督、问题处理、责任追究”等执法难题。依托“智慧皖警”市级大数据中心、“执法监督360系统”,实现执法办案全流程精细化集中管控。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建立执法监督系统、实施执法监督考核等方式,形成“内部规范+社会参与”执法监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