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早稻熟 静待好丰景
农技专家走进稻田进行技术指导
六月仲夏,广阔田野间,风吹稻浪、跃动如歌。记者在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紫溪村红宝种业的早稻种植区看到,这里种植的“化感2205”早稻目前正处于灌浆期,一粒粒稻谷正褪去青绿,日渐饱满,预计于7月1日前后迎来收获的时刻。
眼下,芜湖市小麦、油菜等夏收工作已经完成,夏种也接近尾声,开始了全面夏管工作。芜湖市农业技术中心和南陵县种植业服务中心的农技专家们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民们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早稻丰收。
走进田间,摘下几根稻穗,用手剥开,白色米粒清晰可见。“我们通过‘特早熟+’双高双优新模式,运用‘水稻全程无障碍生长、优化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综合集成技术,开展全程机械化种植,力争实现两季亩产1000公斤。”红宝种业负责人胡宗宝介绍道。
“这是全国劳动模范程太平精心培育的特早熟早稻品种,比普通水稻早熟10-15天,有熟期短、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可作为备灾、生产自救时用种,对粮食稳产保供有重要的意义。”南陵县种植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圣辉说,南陵县素有“芜湖米市 南陵粮仓”的美称,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化感2205”以及“南陵早2号”早稻品种的培育成功,可提前成熟收获,缩短了水稻生育期,给农户预留了更长的“双抢”时间,使得双季稻“双抢”时间大幅增加达30多天,有效避免了“双抢”时劳动力不足问题。同时,种植的品种选择余地也更多,目前仅南陵种植面积就达到10万亩,很受农户欢迎。
“三夏”时节稻花香,托起丰收新希望。小麦、油菜刚入仓,早稻田里又黄熟,在充满希望的稻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汗水孕育出丰收的喜悦。记者了解到,在粮食稳产保供方面,芜湖持续发力,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35.41万亩,粮食总产突破140万吨大关,达到141.62万吨,粮食单产422.22公斤/亩,位居全省第一。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2024年,我市种植早稻约43万亩,目前基本处于孕穗期,预计7月上旬可进行收获;再生稻约15万亩,较上年增加7万亩,目前基本处于拔节-孕穗期,预计到8月中上旬收获;中稻基本完成种植。
大江晚报记者 顾娅 文 吴安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