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点粪成金”育出鲜嫩藕 “变废为宝”打通“绿循环”

字体大小:

荷叶高擎清新喜人

新装的水处理系统

连日来,无为开城镇石山行政村的莲藕种植户,正忙着采收今年的头茬鲜藕。这里藕塘种植的莲藕雪白粉嫩个头大、口感脆甜,不仅卖相好,产量也达到了每亩5000斤,比以往增产了三成以上,而莲藕丰产的“功臣”则是隔壁安康养殖场里的猪粪。从人人嫌弃难以处置的粪污,到“变废为宝”的抢手优质肥,无为市安康养殖有限公司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取得了良好成效,成为我市畜牧养殖业打通农业种养环节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的缩影。

无为市安康养殖有限公司以生猪养殖、繁育为主要业务,2021年出栏肥猪5000多头,为市场提供猪肉约550吨。随着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养殖场的粪便排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原先猪粪只能选择掩埋或者排入水体,不仅气味难闻,还污染环境,当时我们成了被周边村民投诉的大户。”养殖企业为粪便排放发愁、当地政府为畜禽粪污污染环境担忧,怎样才能使集中养殖的畜禽粪污得到有效处理?2021年在芜湖、无为市县两级畜牧部门的指导以及国家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污染项目的资金支持下,安康养殖有限公司开始了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绿色转型。

8月7日,虽然骄阳似火,记者走在安康养殖场附近的藕塘边,却闻不到任何异味,微风中荷香阵阵,碧绿的荷叶高擎,一派清新喜人的景象。安康养殖有限公司的企业负责人王芝林蹲在藕塘边,指着其中的管网系统介绍说:“莲藕生长需要大量肥料,而用猪粪制成的沼液肥就是最好的肥料,我们通过建设5000多立方米的粪污发酵池,将每日收集来的猪粪经过几十天的发酵获取沼液,再用负压泵通过管道将肥料输送到藕塘和田地中,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不仅莲藕长得好,附近数百亩农田使用沼液肥后产出优质小麦、稻米,农作物收获后又为生猪提供了优质绿色麦麸、米糠,形成了绿色种养循环系统。”走上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五年来,王芝林虽然自掏几十万元资金铺设管道,他却认为这个钱花得“太值了”,“养猪场旁建起荷花塘,污染地成了新景点,以前天天被村民追着骂,现在常常被村民夸,大家都尝到了种养循环的甜头”。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粪肥还田利用与种养循环正是当前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化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大的碳排放源,粪肥还田有利于农业源污染物减排、减少碳排放。粪肥还田还可以改良土壤,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表明,化肥减量50%并配施猪粪,使土壤有机碳固持量增加了192%,分别减少双季稻田52%的温室气体净排放和53%的单位产量净排放。

记者了解到,目前芜湖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卓有成效。全市400余家畜禽规模场落实了“一场一策”治理措施,南陵县、湾沚区、鸠江区先后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无为市、繁昌区高质量完成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全市建成有机肥场8家,集中收储区域内畜禽粪污,总结提炼出“自我消纳的生态小循环”模式,“种养结合中循环”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黑膜技术”等符合芜湖市畜禽养殖现状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省政府的肯定。截至2023年底,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1.39%,规模场畜禽粪污设施配套率10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大江晚报记者 顾娅 文 汪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