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数字化赋能教学 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字体大小:

张羊羊在教学中

10月12日,芜湖市繁昌区平铺镇新林九年制学校四年级语文老师张羊羊,给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课题是《秋晚的江上》。他在智慧教育平台上,找到诗歌素材,点击图片,播放了诗歌动画视频,还熟练应用平台上的诗歌等资源。

教学后,张羊羊创设了两个问题: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鸟儿驮着斜阳是怎样一番景象?学生的回答也很丰富,能够主动发表想法。下课铃响起,四年级的张思琪同学意犹未尽,“我们都喜欢这样的课堂,非常有趣”。“能有现在比较成熟的课堂效果,我也是‘智慧教育’活动的受益者。”张羊羊说。

这是该校智慧教育赋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张羊羊参加工作已经十一年,刚工作的时候,他都是用笔记本电脑备课,然后投影到黑板上。如今,学校建有专用智慧教室、云机房,所有班级都有配套智慧白板等教学设备和配套网络实现全覆盖。学校老师通过智慧黑板、教师平板等进行授课,学生则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用以接收课堂共享资源、解答课堂习题。此外,每周学生都会去智慧教室上课,使用iPad的教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每到语文课的情景阅读环节,视频教学不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课文,可谓事半功倍。

除了在硬件上投入保障外,在资源平台保障上,学校利用国家省市三级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为学校学科教学、教研和管理提供动力。“这些平台对我们乡村老师来说帮助很大,不用出门就能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优秀教师学习。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也方便了我们备课、授课、教学研修等。” 张羊羊说。

如今,该校数字化教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管理水平,推动学校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及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去年秋季我市启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暨课后服务信息化试点工作。同年10月,平铺镇新林九年制学校正式与科大讯飞签订合作,打造“大模型”双师课堂,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实现因材施教等方面全面发力。

张羊羊告诉记者,在科大讯飞课后服务创设的科学课堂上,最吸引人的当数可以与爱因斯坦、李白、鲁班、达·芬奇等AI虚拟人对话,这些历史名人和科学巨匠能够跨越时空“走进”课堂,解答孩子们的每一个困惑,回应每一次好奇。不仅如此,有了大模型的加持,老师在开展课程时也会更加从容,面对学生抛出的“十万个为什么”,可以选择向虚拟“专家团”求助,配套上丰富的课程资源,即便是跨学科,也能上好一堂科学素质课。

在信息化的助力下,这所乡村学校的学生也能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张羊羊也是非常高兴。放眼未来,学校聚焦优质资源共享、学校设施升级、教学模式创新,以建设智慧学校为核心,加快科技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以“互联网+教育”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新路子。

大江晚报记者 奚璟 文/摄


□数说芜湖

数字化转型开启智慧教育新时代

智慧芜湖教育工程项目是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基于项目建设应用构建了“1452”的智慧教育芜湖建设模式和“‘皖’美教育 智学‘芜’优”的应用模式,自2022年10月至今,“互联网+教育”大平台累计用户访问量达1亿次以上,智慧课堂开课数累计高达80万余节,电子备课累计次数261万余次;共建共享优质资源75万余个,智慧教研活动数达8421次,参与总人次16万多;各级管理者利用数据开展教育教学工作15万多次,平台业务数据和资源数据总量达到105.11T。我市智慧学校建设应用工作在全省相关工作验收中位居全省并列第一,并在省教育厅此项工作的日常考核中名列第一,智慧芜湖教育工程入选省发改委2022年第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案例;《构建“六位一体”信息化教育支撑体系实现芜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入选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应用创新案例。2023年我市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区域,湾沚区获评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域(全省仅2市、区入选)。芜湖市两所学校成功申报为国家级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全省共6所)。


□记者手记

乡村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无线网络全覆盖、班班都有多媒体、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教师备课数字化、教学形式多元化、作业批改数据化……这是记者在繁昌区平铺镇新林九年制学校采访所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周边更发达的城市,一些乡村学校发展陷入困境,繁昌区平铺镇新林九年制学校也不例外。因此,智慧教育的发展对于乡村教育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近年来,学校通过硬件投入保障、资源平台保障和师资力量保障,通过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者,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该校党总支书记杨友良说,“智慧教育不仅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更为他们拓宽了视野,激发了梦想”。在信息化的助力下,相信越来越多乡村学校的孩子有望打破地域、资源的限制,掌握更多前沿知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未来。

大江晚报 奚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