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以“特”为笔 勾勒强村富民新画卷

字体大小:

海井仙白 郭品 摄

深秋时节,走进南陵县烟墩镇万兴村程垅组,漫山遍野的栀子树上,挂满了或橘红、或黄色的栀子果。在暖阳的照耀下,一个个果子显得格外饱满。

“今年是个丰年,预计能产果300多吨,销售额达到400万元左右。”安徽灏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锦保告诉记者,别看栀子果小小一个,价值可不小。据介绍,黄栀子是传统中药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清凉解毒的功效,同时还是提取天然色素的好原料,广泛应用于色素提炼、食品、医药等领域。

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兴人,刘锦保2014年回乡从事栀子花产业的初衷,就是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目前,公司共种植栀子花1300余亩,通过延伸产业链,夏季用花做栀子花茶,秋季用果做食用油、色素等,让当地的百姓常年有活干,包括村里的老人也可以通过从事除草修枝等轻体力的劳作增加一份收入。

刘锦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山地流转的费用加上干活采摘的工资,农户一年能增加3万多元的收入。“现在目标是将规模扩大到3-5千亩,除了公司基地种植外,更主要是带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给他们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果子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大家共同致富。”刘锦保说。

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并不是万兴村的个例。在海井村仙白基地,千余亩有机茶树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层层山坡上,修剪后的茶树略显小巧,正沐浴阳光休养生息,为来年绽放积蓄力量。

基地负责人、芜湖市安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运祖是第一个来烟墩镇投资的客商。“这里生态环境特别好,土壤跟安吉一样非常适合种植白茶,种出来茶的品质很好。”如今,公司白茶种植面积有1300余亩,并注册了“海井仙白”的品牌,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400余人。

产业的兴旺,也为海井村带来了人气和活力。“5年前,留村人口在500人左右,经过产业发展振兴,现在留村人口有1000多人。”村党总支书记江兵兵介绍,下一步村里谋划种植中草药等新的产业,进行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

行走在烟墩镇,处处都能感到特色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乡村振兴的坚实步履。近年来,烟墩镇始终坚持“产业强镇”战略,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产业上,聚焦农业体系化和文旅多元化的融合联动,全力推进“一镇一业”功能茶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3000余亩全国有机白茶基地和2000余亩栀子花基地,以及菊花、野生葛特色种植基地,建成4200平米加工厂房及SC生产线。

在产业上,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多元化发展。打造了全国第七批有机白茶基地(春谷仙白基地),同时与安徽农业大学茶与茶食品科技学院、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等合作研发,新增红茶与窨制红茶专线,注册“春谷仙红”“春谷栀红”品牌,开发出食用栀子油,注册“春谷仙栀”品牌,进驻高端食用油市场等。

如今的烟墩镇,聚焦产业赋能,一个个“致富良方”正付诸实践,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一幅幅强村富民新画卷正铺展开来。        

大江晚报记者 齐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