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茶农唐时发的“学习三问”

字体大小:

种青梅也是一条致富路

“黄金芽”茶叶开花了

空闲时练练字

他因先天双手残疾而生活困顿,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穷则思变,学以致用,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在原本贫瘠的荒山上种茶植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知识能改变命运”。他就是平凡而又不凡的“百姓学习之星”——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天官村村民唐时发。

为什么要学习?

——脱下“贫困户”的帽子

11月29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南陵县工山镇天官村,跨进唐时发家的大门,就看见他正端坐在屋中大桌边练习毛笔字。与正常人不同,唐时发写毛笔字时有点吃力,原来,他先天双手残疾,双手的肘部和臂部无法抬高,写字时需要双手合作,左手托住右手才能写字。

为什么要学习?1962年出生的唐时发说:“穷则思变,摆脱身上贫穷的影子。”唐时发和妻子均是残疾人,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成为贫困户后,获得了一些保障,这是政府给我的关怀。但我脸上无光,总感觉低人一等,睡觉都睡不踏实,当时做梦都想着脱下‘贫困户’的帽子。我不是为国家做了什么贡献而残疾了,而是天生残疾,这不是贫穷的借口。有什么产业可以让我在力所能及的程度内摆脱贫困?有一天,我站在大门口,看着眼前的大荒山,突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

唐时发所说的“主意”就是开发荒山种茶。“对于我这种双手半残疾的情况,种茶比下田种稻子相对轻松点,收入更高点。”后来的实践证明,唐时发的“主意”完全靠谱。

还是2014年,唐时发了解到安庆那边有种植茶叶的先进经验,便果断前往安庆学习“黄金芽”茶叶种植知识。当年学成回村后,立即按照师傅们教的方法一步一步实施,开发荒山种茶树。仅一年后,便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7年,唐时发种植了20亩“黄金芽”茶叶,又开始在茶园中混合种植20亩青梅。到了2020年,“黄金芽”开始进入初产,收获干茶30余斤,年收入达到15000元。2021年青梅开始正式结果采收,收入也很可观。

学习了有什么用?

——分享知识带领身边人走上致富路

种植茶叶和青梅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致富路的同时,唐时发不忘回馈乡里,聘请村民参与劳作,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知识能改变命运”,脱贫后的唐时发更加深刻理解了这句话。

学习了有什么用?唐时发认为,仅仅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算本事,如果分享知识让身边的村民一道致富才算脸上有光,而继续学习才能让自己有分享知识的能力。

想到这里,就这么干。2016年,唐时发先邀请村民前来茶园里帮工,一人一天给100元工资,有人说这比下田合算。此时,唐时发抓住机会,向大家分享种茶的知识和收获。“我对他们说,人快老了,过几年就做不动下田的活了,但上山摘茶叶并不难啊。”看到唐时发通过种茶脱贫且有了明显收益,加上唐时发时不时的鼓动,几个村民也开始走上种茶之路。

2024年,唐时发家的“黄金芽”茶叶收获130多斤,因为品质上乘,市场供不应求,卖出价格最低500元/斤起。仅茶叶一项收益,就达到7万元。

知识可以帮助唐时发脱贫致富,更圆了他的学习梦。唐时发家以前本来就贫穷,且因残疾致学习不便,仅仅拿了戴家汇初级中学的毕业证。这几年,唐时发加入村里创办的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和智能手机的使用。“老年大学中的学习,让我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每天过得充实快乐,这可以说是圆梦了。”

为什么还要学习?

——提高农业生产知识和充实自己

从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到2015年成功脱贫,再到如今成为村里一些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可以说是学有所成了,但今天的唐时发依旧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学习。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唐时发放下毛笔,收拾好纸墨,拿起桌边的手机说,学习能让自己拥有自己的主场。

在村老年大学,唐时发有计划地学书法、智能手机使用等,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这里能丰富农村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知识,使老年人有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把时间花在学习和生产上,也可以规避打麻将等不良嗜好。”唐时发说。

2024年10月,唐时发还和学员一起骑2个半小时的电动自行车,到距家40多公里的霭里芜湖书房办理借书证。“这里书好又多,我们办证,是为了以后查询种植知识资料。”11月底,唐时发获芜湖“百姓学习之星”的荣誉称号。“我在颁奖活动现场听到很多优秀学员的发言,理解了‘为什么要学习、学习了干什么、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我想学习是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只有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生产,走上致富路。”

前不久,在镇、村政府安排下,一位青梅专家专门来村里指导青梅修剪技术。“现在起,我就按专家老师的指导,每年定时修剪,这样能保持青梅每年多结果、大丰收。这也是继续学习的必要。”唐时发说。如今唐时发种植了约800棵青梅树,正在逐渐成熟,收益可观。

采访中,这位朴实的农民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他的经历不仅仅关乎脱贫,还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故事就像他种植的茶叶一样,清新而醇厚;他的故事也证明,只要坚持学习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大江晚报记者 汪鑫 奚璟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