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保障农民的利益、激活农村的内生动力,在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下,自内而外打破乡村发展瓶颈,让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市人大代表、芜湖市星火农业实用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太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振兴这样说道。
作为一名来自农民群体的代表,程太平始终把履职答卷写在广袤的田间地头,为“三农”发展倾心尽力、建言献策。聚焦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筑牢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他先后提出《关于推广“特早熟早稻+”农业生产新模式的建议》《关于培养农业生产一线高素质青年农民的一点建议》《关于提升泊山渠灌溉效率的建议》《关于加强耕地流转工作管理的一点建议》等多件建议,其中不少被采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在程太平看来,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尊重农民的意愿,事关乡村发展政策的制定、项目的推进,应该充分倾听农民的心声,契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程太平说,乡村振兴要提高农民决策参与度,培育农民主人翁意识,让农民有话语权、决策权,而不仅仅是旁观者或低程度参与者。
坚持农民主体作用,要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程太平以自身工作为例,他告诉记者,面对目前农村农业从业人数急剧下降、年龄增大的现状,他致力研究轻简、节本、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技术,创制出水稻直播生产技术体系,大幅提升人均种植水稻面积,培育系列特早熟早稻新品种,解决长期困扰双季稻和农业多元化生产模式的技术难题。目的就在于,从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研究满足农民愿望的实用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让更多的农民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实实在在获益,让他们看到乡村发展的潜力与希望,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投身其中的热情和动力。”程太平总结道。
同时,程太平还建议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电商运营、乡村旅游服务等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他们在乡村建设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调动其参与乡村振兴各项事业的积极性。
芜湖日报记者 齐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