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古人PK今人,元宵节谁更会“闹”?

字体大小:

芜湖古城南正街上张灯结彩,节日气氛浓郁。

芜湖方特东方神画龙灯、鱼灯等舞得欢快。

“一年明月打头圆”,即将到来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语说:“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凸显出这个节日的“狂欢”特性,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当传统花灯与现代霓虹在青弋江畔交相呼应,让我们一同穿越时空,领略古今元宵节庆祝方式的千姿百态。

1  古人:传统韵味 仪式感拉满

“芜湖民间称春节前后一段时日为‘过年’,从腊八开始准备,经过除夕、大年初一,新春要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芜湖民俗专家胡志恒表示,作为春节的高潮和尾声,芜湖古人如何“闹元宵”,在各地方志中均有记载。

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灯节”。“张灯结彩”是这个节日最大的特色。据悉,我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在芜湖,元宵节之夜,点燃香烛,家家悬灯。《南陵县志》(民国十三年本):“农家燃于门外,曰‘田公灯’,市人燃于柜上,曰‘财神灯’。”当然,元宵节的重头戏还得是逛灯会、玩龙灯,在芜湖最热闹的地方当数花街。灯会从南门湾沿长街至大马路(今中山路),商铺门前家家张灯结彩,糊扎灯笼为业的花街篾铺生意兴隆。芜湖曾有民谣:“花街半里路,尽是篾匠铺,平时卖竹器,正月花灯出,晚上灯点亮,疑是天仙处。”灯会以玩龙灯领头,舞狮子、踩高跷、跑旱船、耍十番、打莲湘、摔花子等各种杂耍表演配合。《太平府志》(清康熙十二年刻本)中曾记载元宵节闹市的喜乐与繁华,“城市多作鱼龙、花球、走马诸灯及鲍老、狮象诸戏,或结栈通衢为鳌山,燃爇达曙无禁”。而农村地区玩灯,于腊月间即开始操练,正月十三、十四晚间试灯,十五走村串巷,尽情游舞。有的地方大年初四兴灯,十六圆灯(结束)。民间多见的有龙灯、狮子灯、罗汉灯、高跷灯、马灯和花鼓灯。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圆月往往与团圆相关联。作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在元宵节这一天,家家户户有吃糯米粉做的圆子的习俗。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南北方在很多节日的习俗有所不同,元宵节也不例外。这一天,南方多吃汤圆,北方则多吃元宵,二者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制作工艺上。元宵是滚出来的,表皮干燥松软;汤圆是包出来的,表皮光滑黏糯。不论是“北‘滚’元宵”,还是“南‘包’汤圆”,形状都是圆的,寓意团团圆圆、圆圆满满。

元宵节也是古代女子的“狂欢节”,在芜湖,还有送灯定情、迎紫姑等习俗。《芜湖县志》(民国八年本):“先是市肆鬻灯,或糊纸,或剪彩为之。又有远贩他郡而至者,制作尤精巧可观,人争购之,以饷女子及亲故,子女之相昵者常以笏金予直不惜也。”可见,作为定情信物的灯笼,即使再贵,也会买来送给心上人。《无为州志》(清乾隆八年刻本):“‘上元’之夕,或有迎紫姑仙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者,亦颇有验。”据悉,从唐代开始,在元宵节很多地方民间都有女子“迎紫姑”的习俗。关于“紫姑”,中国民间传说中有很多说法,其中最流行的是:紫姑本是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被陷害后嫁给人做妾,常常遭到虐待,最终被杀之于厕,天神怜之,使她成为神灵。古代很多地方都认为紫姑是厕神、占卜神、蚕神或主生育的女神。所以,正月十五这天,古代妇女们会用稻草、麻布等,参照紫姑模样扎成人像,在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等地,用香烛茶酒祭请紫姑,跟她说一说女子的贴心话,安慰她并祈祷紫姑庇佑自己。这个习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女子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

2  今人:创意无限 欢乐升级

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历经千年,元宵节一直热闹着、美好着、喜庆着。2008年,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月12日将迎来今年的元宵节,当天,芜湖为市民游客准备了丰富的“元宵文化大餐”。其中,芜湖城市主题烟花秀、传统民俗巡演展演、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将轮番上阵;芜湖古城推出元宵灯谜会,包括“花灯斗彩·元宵灯会”“上元夜游·汉服巡游”“一夜鱼龙舞·元宵晚会”“至味团圆·元宵品尝”等活动,将再现“正月花灯出,疑是天仙处”的江城灯会盛景;鸠兹演艺小镇继续升级明代上元灯会,超10000盏各式彩灯辉耀,同时推出福星高照烟花秀、国风大巡游、实景大秀《悟道徽商》等活动;芜湖市图书馆联盟第二届“猜灯谜接龙”活动,将在安徽文化名人藏馆收官……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元宵”。据《食在芜湖》记载,上世纪20年代,芜湖街头巷尾元宵铺及元宵担子众多,其中尤以镜湖旁的大花园入口处的“正福斋元宵铺”最为出名。正福斋的四色汤圆包括鲜肉汤圆、水晶汤圆、豆沙汤圆和芝麻汤圆。现在的元宵和汤圆口味可远不止这些,颇有“万物皆可汤圆”的架势,比如辣条汤圆、老陈醋元宵、老干妈汤圆、萝卜丝汤圆等。春节期间,在芜湖的一些超市,汤圆早早就占据了促销C位,有芝麻、豆沙、鲜肉等传统口味的,有草莓、茉莉龙井等果味、茶味的,还有茯苓薏米赤豆、山药五黑等混合口味的,前来选购的市民络绎不绝。

芜湖民俗专家胡志恒表示,无论是古人的传统习俗,还是今人的创意庆祝方式,都是元宵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元宵节的某些形式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补充、被修正甚至被更新,但其“闹”(欢娱)的本质却是流传不变的。我们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不断发展,让元宵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元,始也。”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更是新生活、新征程的开始,正如芜湖谚语所说:“正月十五过小年,吃块肥肉又下田。”

大江晚报记者 黄梅 文 吴安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