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芜湖:以“技”蓄力  向新而行

字体大小: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迎来了挑战与机遇。

今年初,人社部、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备案名单,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这也是我省首家以企业命名获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脱颖而出的“底气”,是我市多年坚持将人才培养视为发展根基,积极支持企业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完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设施、创新培训方式,从而实现“小草房”起步,到成为世界500强跨越的积累。

产业振兴与人才兴盛总是交相辉映的。制造向“智造”的转型中,释放出大量对懂专业、有技能、敢创新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芜湖早已捕捉到这一“风向”,多年来,持续贯彻“技工强市”战略,以职业技能提升为抓手,通过完善政策体系、聚焦产业需求、建强培养平台、举办技能竞赛等举措,推动各层次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芜湖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从农民工技能培训到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突破,从技工院校提档升级到数字人才中心建设,芜湖市正以扎实的行动书写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精彩篇章。

产教融合:为产业输送“生力军”

专业设置贴近产业“脉搏”,培养的人才才能好用管用。

在芜湖奇瑞高级技工学校的实训基地,一群身着工装的年轻人正在新能源汽车底盘前热烈讨论。最令学校自豪的,是学校的毕业生还没出校门就被“预定”一空。这种“教室连着车间、作业对着产品”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芜湖技工教育的鲜明特色。

近年来,芜湖深入贯彻落实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基础,完善办学体制机制,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招生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有效促进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构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芜湖奇瑞高级技工学校、芜湖建康高级技工学校已于2024年成功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今年4月又新获批芜湖工贸技工学校。全市现有技工院校4所(技师学院1所、高级技工学校2所、技工学校1所),围绕产业开设专业36个,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9000人,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1所、高水平专业群2个,年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持续为地方产业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

竞赛赋能:从赛场走向职场

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去年在芜湖举行。当芜湖代表队斩获4项一等奖,实现“满堂红”的消息传来,整座城市都为他们而喝彩。这场技能“盛宴”的背后,是芜湖多年来搭建的竞赛成长体系。

芜湖出台《芜湖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每年举办市级竞赛20余场次,涵盖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互联网营销等多个行业,参赛选手不受资历、工龄等限制,直接凭竞赛成绩晋升职业技能等级,对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按规定给予配套激励。全市现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1个,中国技能大赛安徽省集训基地20个。近3年,已有1665人通过技能竞赛晋升技能等级,累计为144人发放奖励资金169万元。

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芜湖市斩获1金1银;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国营芜湖机械厂的选手唐凡夺得飞机维修项目金牌,为中国代表团填补了该项目金牌的空白。

比赛对职业生涯带来的助力,唐凡也最有发言权。从市级选拔到世赛夺冠,这个农家子弟用5年时间完成了惊人蜕变。如今,年轻的他不仅获评2025年度安徽工匠,荣获省五一劳动奖章,还依托厂里设立的工作室在培育技能人才上积极发挥自己的力量。

肥沃土壤:让“匠心”绽放在各行各业

产业欣欣向荣,生活蒸蒸日上,不仅需要大国工匠,也需要各行各业、各层次活跃着的能工巧匠。

结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芜湖先后出台了《芜湖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芜湖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实施细则》《“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方案》等文件,全面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全市民办职业学校开展评级工作,评出A类学校9家,进一步促进了民办职业培训工作规范健康发展。

据统计,过去3年,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19.6万人次,其中农民工技能培训10.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万余人;近三届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项目中,入选全国技术能手2人、江淮杰出工匠9人、安徽省技能大奖1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安徽省徽菜名厨8人。

除了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备案名单外,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也获评安徽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全市已拥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建设市级及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6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7家)。高标准推进皖江人力资源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建设,健全“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公共实训、创新创业、技工教育”六位一体服务功能,累计服务8万余人次。依托华为云公司在数字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围绕人工智能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网联汽车等8个方向,共同建设芜湖市数字人才中心,构建“1+3+8”人才培养体系,计划3年培养高技能数字人才约5000人。

“芜湖将坚持把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与服务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工学一体、产训结合、引领示范、高质量发展’原则,着力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技能交流、工匠精神传播等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载体。”市人社局负责人表示。

芜湖日报记者 陈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