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我市在镜湖区试点摸排古树名木后备资源

字体大小:

本报关注“老楝树被砍”系列报道刊发以来,不但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也得到各主管部门的响应。连日来,经过本报记者的多方奔走、沟通,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决定,在镜湖区范罗山和市十一中片区率先试点展开芜湖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摸排普查,并和即将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合并进行。

“结合其他地区经验,小切口试点摸排,逐步扩大普查范围。”市自规局和镜湖区自规局经过商议,决定在我市老树资源比较丰富的镜湖区范罗山片区(如图)和市十一中片区展开详细摸排,率先将这两片区域内的50-100岁老树列入我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库。这也标志着,我市古树名木后备资源库的建立工作即将迈出第一步,告别多年来的空白状态,芜湖100岁以下的老树逐步得到更好的保护。

记者了解到,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发布通知,根据《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2025年7月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根据通知,此次普查在第二次资源普查工作基础上,在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下同)范围开展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资源分布、生长状况和保护管理等情况,形成全面、准确的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管理数据库,为科学、精准、依法保护管理古树名木奠定坚实基础,推进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普查对象为全国范围内分布在城市、乡村的古树名木。与第二次普查范围相比,增加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其他国有林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此次普查从2025年7月开始,至2027年12月结束。

另根据2010年3月12日起施行的《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我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古树名木资源情况,每5年确定一批树龄接近100年的树木作为古树后备资源,参照三级古树的保护措施实行保护。

据悉,镜湖区接下来的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摸排,将合并入辖区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一起进行,并学习、借鉴周边先进地区已有经验,用“绿色预备军”进一步充实我市古树名木资源,共同构建芜湖兼具自然价值与人文底蕴的绿色空间。

大江晚报记者 胡芳 芮娟 许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