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托班  暖“新”更暖心

字体大小:

室外烈日炎炎,室内清凉温馨。

8月6日,跟随团市委开展的“团团送清凉”新就业群体子女暑托班慰问活动,记者走进万春街道代垛社区福苑书吧活动室,现场感受新就业群体子女们精彩的暑托生活。

来自万春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张靖瑶在安徽工程大学青苗护航队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学书法,“我们从基础笔画入手,一撇一捺……”她专注听讲,在纸上留下虽稚嫩却用心的墨迹。因为爸爸在快递一线当分拣员,妈妈也在快递公司上班,夫妻俩都很忙碌,小靖瑶的暑假经常感到孤单。“她只能和哥哥待在家里,就算有老人看管,也管不住孩子们看电视玩手机。”母亲陶存舒笑着说,她当时就想,如果有个政府办的暑托班,离家近又方便他们接送孩子该有多好。

烈日下,城市的脉络在高温下有序搏动。外卖骑手穿行于楼宇,快递小哥奔走于街头巷尾,网约车司机奔波于城市道路……作为新就业群体,他们是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摆渡人”。而当父母在户外奔忙时,子女的假期何处安放,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心头的牵挂。

聚焦这一急难愁盼,团市委在前期开展走访调研的基础上迅速行动,链接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市快递行业团工委,面向新就业群体普遍反映的“子女缺少陪伴”等问题,在官陡街道青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万春街道代垛社区等地开设了新就业群体子女爱心暑托班,解决其看护难题。从7月上旬开班至今,已有71户家庭参与进来。

既要“看得住”,更要“看得好”。结合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意愿,暑托班的课程安排既精彩充实又合理科学。从上午8点开始,陆续有阅读时光、自主学习与作业辅导、课间休息与眼保健操、安全教育等课程;下午间休结束,还设置了纪录片观赏、书法绘画课(如图)、电影赏析等。“这个暑托班办得非常好,让我们工作很安心,孩子在这里学习生活,家长也非常放心。”陶存舒补充道,兄妹俩中午在暑托班吃饭,下班的时候一起接回家,每一天都过得很有意义。

“暑托班的设立,离不开多方资源的整合与部门的协同联动。”团市委书记谢翔宇告诉记者,以“芜聚青春 共创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定向课题为牵引,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放弃了个人假期休息,全身心投入暑托班工作,还有快递行业团工委、属地团(工)委、街道社区、爱心企业等各方力量的集聚。“未来,我们想把服务触角延伸至更多新兴领域,进一步深化暖‘新’服务,为新就业群体探索建立长效化全方位的关心与支持。”

为进一步关爱新就业形态青年群体,今年的“团团送清凉”慰问活动,团市委负责同志还先后来到骑手驿站、单轨站点、网约车司机服务点等地,为奋战在高温一线的青年员工送上清凉礼包等物资,旨在持续发挥团市委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发动青联委员、爱心企业家等社会各界力量,常态化关心支持“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进一步提升新就业形态青年群体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芜湖日报记者 汪潜 张子豪 文 梅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