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药学实践基地赋能乡村振兴
8月8日,中国药科大学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弋江区白马街道新大垾村,共同举行“药学科普劳育实践基地”共建签约暨挂牌仪式。此次校地“牵手”,将高校科研智慧与乡村发展需求深度融合,开启了乡村振兴与基层健康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当日下午2时30分,仪式在新大垾村举行。新大垾村主要负责人致辞,对中国药科大学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更对双方未来的深度合作充满期待。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大垾村始终在特色发展之路上积极探索,此次能与药学领域的顶尖学府携手,无疑为村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中国药科大学团委副书记姜玉涛详细介绍了学校社会实践服务的丰硕成果。多年来,该校始终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依托专业优势开展的各类实践活动,由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组建的“兴乡闪药——情护芜康”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便是其中的生动代表。该团队以“药学服务走基层”为核心,精准聚焦老年群体及低保户的健康需求,积极探索数智技术赋能药学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既在服务社会中培育人才,又以育人成果更好地反哺社会,此次共建实践基地,正是学校实践育人体系的一次重要拓展与深化。
仪式上,双方正式签署《药学科普劳育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标志着合作关系的全面确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药科大学团委副书记姜玉涛、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王志刚、新大垾村党委书记桂定强共同为“中国药科大学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药学科普劳育实践基地”揭牌,宣告基地在新大垾村正式落地生根。
仪式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药学科普讲座随即展开。中国药科大学的教师代表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慢性病科学用药、膝关节保护、脑卒中防治、警惕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并结合药学专业原理普及日常保健方法,让现场村民真切感受到药学的独特魅力与实用价值。大家听得专注入神,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体会到药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活动中,中国药科大学的师生们还向村民捐赠了科普图书,药大制药有限公司也送上了保健品,将知识的滋养与健康的关怀实实在在送到了村民心坎上。
近年来,白马街道始终积极落实“双招双引”政策,高度重视人才招引工作,全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共建的药学科普劳育实践基地,意义重大而深远。”白马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基地既是赋能乡村振兴的“智慧引擎”——中国药科大学在医药资源研究等领域的顶尖实力,将助力新大垾村盘活本地本草资源、培育健康产业、丰富旅游内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集体经济壮大;也是服务基层健康的“惠民桥梁”——该校实践团队的专业药学服务将在新大垾村实现常态化开展,为村民尤其是“一老一小”群体筑牢健康屏障,持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与幸福感;更是深化校地融合的“创新平台”——通过“高校+政府+村庄”的共建共享模式,实现高校科研力量与地方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为探索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校地协同育人的新路径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白马街道将全力支持基地建设,主动当好“服务员”“联络员”“推广员”,为基地高效运行、合作项目顺利落地创造最优条件,力促校地合作结出累累硕果,让药学科普劳育实践基地真正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守护群众健康的“前哨站”、培养时代新人的“大课堂”、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芜湖日报记者 承孝安 文 梅韬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