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是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①
②
③
④
“八十年前,我们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暴行。我所收藏的‘抗战画报’,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铁证。”程建如是说。
今年51岁的程建,是土生土长的芜湖人,长期致力于收藏与抗战相关的史料,尤其注重搜集日本侵华时期在日本国内出版发行的画报,这类画报存世较少,颇具历史价值。8月26日,记者近距离观看了这些珍贵藏品。
期待办“抗战画报”展览
谈起收藏“抗战画报”的初衷,程建表示,自己从小酷爱收藏,并对抗战历史抱有浓厚兴趣,于是萌生了系统搜集抗战相关史料的念头。从25岁起,他便开始广泛搜集与抗战有关的画报、报纸、地图、老照片及老明信片等。这些藏品的来源多样,有从收藏市场上购买的,也有从网站上竞拍的。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他已收藏抗战类画报两百余本,其中日本出版的画报尤为珍贵。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画报种类繁多。日方出版的有《国际写真情报》《中国前线写真》《中国事变画报》《跃进之日本》《历史写真》等,国内出版的则包括《抗敌画报》《抵抗画报》《战时画报》《抗日画报》等,它们多发行于1937年前后,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纸张大多发黄,质地脆弱,翻阅时必须极为谨慎。程建对它们呵护有加,每本画报均用密封袋封装,外加硬质塑料袋双重保护。
“这些画报静静地存放在家中,我希望能更好地利用它们,期待将来走进校园举办‘抗战画报’展览,让青少年直观地了解抗战历史。我还计划研究画报中相关图片背后的故事,撰写相关文章。例如,这张1945年10月28日发行的《民众画报》,刊登了青岛地区举行受降仪式,陈宝仓出席。陈宝仓是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参,其真实身份为中共地下党员,1950年在台北被以间谍罪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程建说。
“威震江南的新四军”
两百多本画报中,哪些最具历史价值?程建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记录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战历史的画报!”他随即展示了两本画报——《东方画刊》和《战时画报》。《战时画报》发行于1937年12月30日,其中数页记录了“第八路军重要将领会聚山西”的历史场景,刊载了多位八路军领导人的肖像。
《东方画刊》第二卷第四期出版于1939年7月,封面为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彩色照(如图①)。第一页就是“威震江南的新四军(一)”,有叶挺、项英、正在行进中的新四军战士的图片。第二页“威震江南的新四军(二)”,图片展示了新四军战士的运动生活,战士们在进行排球、篮球、网球运动(如图②),还有儿童队员在练习射击和瞄准。不过,“新四军的光荣战果”专栏引人注目,四幅图片分别显示:活捉两名日军士兵(如图③,左一和左三为日俘)、日军士兵的家书、缴获的军刀和军旗等,以及新四军的军火大部分由日军义务供给。“也许有人认为在艰苦抗战时期,新四军战士应该没有什么文娱生活,从早到晚在练兵、战斗,这份画报能够证明当时战士们的业余生活也很精彩。新四军的军火大部分由日军义务供给,‘义务'两字很幽默,其实是从日军那里缴获而来的。”程建说。
日本画报里见不到“暴行”
日本出版的画报主要反映日军攻占中国重要城市的场面,只字不提所犯暴行。《国际写真情报》1938年2月1日发行了南京陷落纪念画报,封面为南京大屠杀元凶松井石根骑马进入南京城的画面。《跃进之日本》南京陷落祝贺号,封面上是日本大街小巷庆祝南京陷落的场景,“祝南京陷落”五字格外刺目。
“画报里,日本侵略者自己不会公开暴行,如果公开了,就不会出现电影《南京照相馆》中的故事了。”程建说,不过,日本人东史郎写的《东史郎日记》就详细记录了日军的暴行,东史郎参加过侵华战争,1945年8月向中国军队投降,1946年1月回到日本后,把侵华战争期间的所见所闻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1937年12月21日的日记中,他记录了一名叫西本的日本兵在南京最高法院门前残害中国百姓的暴行。
程建拿出一本画报叫《LONDON NEWS》(伦敦新闻),1938年1月15日发行,封面显示,在南京城门下,日军士兵嬉笑张望,而近景则是横尸遍地的中国平民(如图④)。“这本画报是我从网上竞拍而来,从内容上看,日军的暴行至少在1938年初就被曝光了。这些图片是由西方媒体记者在南京拍摄后带出去的。”
大江晚报记者 汪鑫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