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小”实现“逆生长” 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蓝天小区
园丁二区的共邻中心
项目名片
名称:镜湖区汀棠片区改造
类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更新:2021年到2024年共改造完成6个老旧小区
曾经的“衰老”模样被亮丽的“新颜”取代;原本烦恼的积水困扰、停车位不够、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等困扰被一一解决;创新的共邻中心、共享电梯大大提升居住品质……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老破小”如何整治缺陷、提升环境、补足功能、焕活业态,实现“硬件”提升与“软件”升级,让住在这里的老居民从安居走向宜居、乐居?走进镜湖区汀棠片区陆续焕新的一个个老旧小区,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突破空间壁垒
从“单个焕新”到“连片改造”
“以前道路坑洼,车辆乱停乱放,下水管道容易堵塞,雨稍微大点店门前都是积水,现在路宽了、干净了,不仅我们和居民出行方便了,生意也跟着越来越好了。”9月20日,在源丰路上的一家小吃店,笑脸盈盈的老板娘一边娴熟地准备快餐,一边向记者介绍。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老旧小区连片改造。
过去,汀棠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各自为政”,一个小区一个方案,如2021年改造的泰苑新村,虽然也提升了绿化、出新了外立面和楼道,广场上也增设了健身器材等,却难以突破空间壁垒、实现资源互补。2022年,位于汀棠街道大富社区的源丰片区在全市率先一批打破单个小区界限,试点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连片式改造。该片区改造主要含源丰小区、大富新村、香榭大院三个小区。改造前居民生活痛点为基础设施陈旧、业态繁杂混合,公共空间缺乏统一规划管理等。
不过,记者如今走访看到,商住混合楼的源丰小区经过房屋综合整治、公共环境优化、消防安防改造等,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没有之前的脏乱和嘈杂;小区外的源丰路也进行了雨污分流、店招统一、优化交通、业态升级等,形成崭新的街区新形象;大富新村改造后的中心广场不仅连廊更新,还增设了长椅、乒乓球桌、大屏幕等,方便片区内的居民都来这里共享资源,一起参与社区活动迎来美好新生活……
自源丰片区连片式改造成为“样板”后,在芜湖,越来越多基础设施匮乏的零星闲散“老破小”与相邻周边规模较大的老旧小区、街区等“抱团焕新”,甚至直接拆除围墙成了“一家人”,共建共享实实在在的改造成果。
提升居住品质
以“需求导向”绘就“幸福底色”
初秋,走进汀棠街道园丁二区的“园丁荟·共邻中心”里,住在小区的老居民程红和老伴正在一楼书房翻看喜欢的书籍。“你看这里环境多好,累了可以到旁边康复护理室养生按摩,到了饭点老年营养餐就送来了,楼上就更热闹了,可以唱黄梅戏、拉二胡……”程红笑着细数道。
建设已有20多年的园丁二区于2023年6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后,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提升。这座利用闲置地块打造的装配式建筑,外形现代、内饰温馨、功能齐备,彻底解决了小区无完善居民室内活动中心的“短板”,正是此次改造的最大亮点。记者看到,“园丁荟·共邻中心”一楼有社区书房、老年助餐点、康复护理室、儿童友好活动室等,二楼不仅有经常开展丰富活动的文化活动室,还有党群议事花园,欢迎对小区建设有想法的居民坐下来一起聊一聊。
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根据居民需求补足功能,还与适老化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水环境综合治理、地域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居住品质明显提升。在2024年改造完工的蓝天小区,记者看到,小区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整洁干净,楼道文化氛围浓,新改造的中心广场上新增了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舒适度高。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区老人较多,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同时,单元楼同步加装了随刷随用的“共享电梯”。另外,小区海绵化改造也很有特色,在雨污分流并解决了内涝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了水体自然健康循环,集景观、排水和休闲功能于一体。
老旧小区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记者从镜湖区汀棠街道了解到,汀棠片区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已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分类管理、智慧物管”长效管理方式,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红色业委会、整合资源增加公共收益反哺小区运维、丰富的便民服务及社区活动……一个曾经沧桑的汀棠片区实现华丽蝶变。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实习生 金文静 文记者 许诚 摄
记者手记
“改”出满满幸福感
走在改造后的汀棠片区,比崭新硬件更打动人心的,是居民脸上藏不住的笑意。源丰路的商户不再为积水烦忧,安心经营;蓝天小区的老人搭乘“共享电梯”,上下楼轻松自如;园丁二区的共邻中心里,阅读、助餐、娱乐一应俱全,成为了全民共享的“幸福会客厅”。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正是老旧小区改出幸福感、“城市更新 让生活更美好”最真实的写照。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连片”,从“政府端菜”到“居民点菜”,从“精心改造”到“长效管理”……汀棠片区的改造更新,也是我市纵深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精彩缩影。2021-2024年,我市共改造老旧小区538个,2025年,又有75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越来越多的居民在蝶变后的老小区乐享美好新生活。
大江晚报记者 芮娟 实习生 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