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八百里皖江第一站”智慧大脑上线运行

字体大小:

近日,在无为市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中央控制室内,记者注意到,工作人员正在对新安装的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如图)。与人工相比较,该系统将更精准、高效地控制各类设备开机停机、在线监测泵站运行状况,并在大屏上实时呈现。至此,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已向智能化推进了一步。

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被誉为“八百里皖江第一站”。在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引江济淮工程是标志性工程,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选择改造凤凰颈泵站作为引江济淮西兆河输水线路上的渠首引江枢纽,在保留老泵站原设计排涝、灌溉功能和规模的基础上,新增引江济淮规划的稳定引江功能,旨在打造一座集防洪、排涝、引江、灌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随着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功能逐步完善,该项目也迎来又一次重要节点。当日,记者在该泵站中央控制室看到,与传统水利枢纽相比,改造后的凤凰颈泵站配置了一套智能化程度很高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管理人员可在中控室通过计算机和电子大屏实现设备集中操控和全方位在线监测。记者在中控室大屏上可以实时、直观地看到温度、转速、流量、功率等众多泵站的信息。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快速调取任意时间段的运行记录并生成报表,极大地提升了日常运行管理和故障排查分析效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就整个泵站来说,这里就是‘智慧大脑’,可以远程开、关运行泵站内多个设备”。

随着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行,泵站内机器人巡检也具备了条件。记者注意到,巡检机器人通行的路径已明确,包括上下电梯、坡道、沿控制柜路线等。这将是安徽省内大型泵站首台真正意义上的巡检机器人。据介绍,机器人投入使用后,可以按照预设的程序路径,通过物联网控制电梯和电气设备间电动挡鼠板,“走”到各个关键设备点读取设备运行数据并上传到控制系统。这意味着给泵站运行又加了一套保险,同时,将运行管理人员从日常繁杂的巡检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运行管理人员投入成本。

目前引江济淮凤凰颈泵站改造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除了机器人待上岗外,其他站内建筑施工与内外装均基本完成。据介绍,这座位于长江之滨、即将涅槃重生的“八百里皖江第一站”将统筹实现防洪拦水、除涝排水、跨域调水、灌溉引水、生态补水和水文化科普教育六大功能。

大江晚报记者 吴敏 文 汪武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