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数字化转型加速跑  产业进阶提“智”效

字体大小:

在芜湖海立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压缩机装配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每25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压缩机顺利下线。这条集成机电、信息、影像与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智能产线,实现了21道工序的全程自动化作业。

“之前生产一台压缩机需要45秒,现在只要25秒,日人均产出从25台提升至44台,”公司制造部部长季青介绍说,“自动化极大减少了人为不可控因素,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作为上海海立集团在芜湖布局的先进制造基地,该企业以上海研发、芜湖生产的协同模式,成功开发出同排量下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压缩机产品,迅速成为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头部车企的核心供应商。公司副总经理徐升告诉记者:“通过数字化产线升级,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9%,产能利用率预计年底达饱和状态。”

近年来,芜湖市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引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一批本土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推动“芜湖制造”向“芜湖智造”转身。

在芜湖扎根近二十年的宏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驶入数字化升级“快车道”。该公司投资5.88亿元建设汽车电子智能工厂,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宏景电子产品已覆盖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和国内主流车企。“新工厂全面引入智能化、自动化与AI技术,未来三至五年营收有望从十几亿元跃升至近五十亿元,推动企业跻身全国前五。”宏景电子公司董事长蔡斯瀛说。

企业加速转型的背后,有着芜湖市政策体系的强力支撑。去年,芜湖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今年5月,《芜湖市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7年实现规上制造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75%,基本建成数字化转型生态。

该《行动方案》紧密结合芜湖深厚的产业基础和企业转型的现实需求,聚焦“点线面”立体推进策略。“点”上打造标杆示范工厂,“线”上推动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转型,“面”上推进工业园区集群改造。

近年来,作为芜湖首位产业首席企业的奇瑞汽车,数字化转型尤为亮眼。在被誉为“超级工厂”的奇瑞智造一工厂,焊装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7%,660余台智能机器人协同作业,单日可完成1200台整车生产,通过数字化工艺规划与智能物流深度融合,实现全流程数据贯通,成为国内汽车工业智能转型的典范。

数字赋能,以“智”提“质”,按下了芜湖工业企业转型加速键,激活了产业新动能。中联农机打造数字化结构件生产线,从切割、冲压到焊接等主要工序已基本实现智能化。如今企业每15分钟就能下线一台小麦收割机,生产节拍缩短近半,产能与质量实现双重飞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芜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3.8%。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认定市级智能工厂65家、数字化车间178个,省级智能工厂22家、数字化车间111个,并成功创建9座国家级5G工厂。

从《行动方案》的整体布局到工厂里的每一个智能化改造升级,从海螺水泥的“工业大脑”到埃夫特的“超级工厂”,数字化转型正在深入到操作间、实验室和生产线。在这场关乎未来的“智造”竞赛中,芜湖政企同频汇聚转型合力,以数字赋能推动芜湖制造业迈上“智造”新台阶,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芜湖日报记者 王磊